首页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

时间:2023-09-07 来源:王欣 阅读次数:

问题1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法出门,好多科研任务都耽搁了,数据不能采集、调研不能开始。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疫情结束。我时常感到焦虑,无法静下心来。我该怎么办?


回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只能呆在家中进行线上工作,对大学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极大影响,并以此而产生焦虑情绪。为了更好地在家中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应对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避而不谈其实并不是正确方法。当焦虑情绪升起时:

第一,应该觉察焦虑,试着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的感受上,就是在进行觉察了。

第二,用具体词汇和句子来描述此时此刻的感受,用贴切具体的词汇和句子比较好,可以增进觉察。同时,伴随着情绪产生,我们会有一些明显的躯体变化和身体反应,可以同时留意身体部位有没有紧绷或者僵硬的地方,对身体部位感受的觉察可以帮助觉察情绪。

第三,如果有恰当的场合,有能够倾听的同伴,并且你有意愿表达,可以表达你自己的情绪。接纳承认焦虑的存在,才能真正消融化解。等到平静下来,做自己能够做的,例如前期的文献搜索和梳理,利用网络等渠道收集信息。等到平静下来,你会发现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并且那些糟糕至极的想法也不见了。

Q

问题2

延迟开学,作为大学教师,我得在家备课、进行网络授课、与学生互动等等。同时,我还要承担不少家务、陪伴孩子。我总感觉家里环境不适合办公。我该如何去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呢?


回复:在家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导致拖延,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引发紧张和焦虑,孩子在家干扰工作导致烦躁不安等。那么,在这个特殊时期,在有相应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如何去平衡家庭和它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应当创设“心理环境”。通过制定时间计划表、穿正式服装、在家里找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工作等等物理设置,帮助启动与工作有关的心理准备,大脑就会相应地调整唤醒度,有利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其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可以按照平时上下班的时间,主动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切换。再次,通过充分沟通,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即使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生动耐心地讲解,他们是可以明白的。最后,与同事之间多联系沟通,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居家不出门,来自他人的情感和信息支持尤为重要,增进归属感。

Q

问题3

除了开展教学任务以外,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还指导研究生,其中也有今年将要毕业的。现在无法面对面对他们进行论文指导和进度督促。我该怎么样更好地与研究生开展有效沟通?


回复:停课不停学。大学教师除了需要开展网络授课和科研工作以外,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能一些研究生的论文进度较为缓慢。与研究生进行论文方面的沟通,不仅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也可以直接打电话联系,有时候文字传达信息,容易引起误解和过度解读,语音通话沟通更直接明了。对于有些内向的学生,老师多进行主动联系。学生自己对论文、毕业的事情是比较关注的,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能就业面临新挑战,心理上可能存在焦虑。当学生表现出担忧和焦虑时,作为老师,首先要接纳这些情绪,允许学生表达;其次可以站在对方立场上感同身受表示理解,尽量避免总是以权威姿态出现;最后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难后,老师应给予具体指导。此外,还应该实施互帮互助、群策群力的策略,疫情下,我们更应该紧密团结,集体作战。

Q

问题4

新冠肺炎疫情宅家办公,我作为大学教师,除了教学仍要完成撰写申请书、论文写作等任务。最近出现了熬夜,黑白颠倒等情况。白天感到精力不足。如何保证良好规律的睡眠呢?


回复: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聚焦在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上,论文写作与修改、撰写项目申请书、指导学生等等。科研任务一方面具有时间弹性,另一方面要有时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因此,大学教师比较容易出现熬夜情况,加上完全居家办公,还易出现黑白颠倒之情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个人身体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熬夜、黑白颠倒对免疫力的伤害非常大。此时更应该规律作息、保证良好睡眠。第一,不管困不困,按照既定时间上床和起床,慢慢形成规律的生物钟。第二,如果平时没有午睡习惯,那么居家工作期间,中午也不要午睡,以免影响晚上入睡。第三,晚上躺在床上后,做一些放松身心的练习,如放慢呼吸、感受身体和被褥的接触、冥想等。第四,白天选择合适时段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睡眠。当然要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Q

问题5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家办公之余,密切关注着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会出现感到焦虑恐慌、反复洗手等应激反应。我该如何调节呢?


回复: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人们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应激反应,许多人都会出现,例如担心自己是否与携带者有过接触,害怕家人被传染等,除了情绪上的反应,还有一些躯体表现,如心慌、出汗等,甚至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等问题。第一,作为高校教师,要相信自己的知识贮备和判断。关注权威消息,不信谣不传谣,理性客观面对,对传递的信息做到去伪存真。第二,当发现自己的情绪或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以暂时离开应激环境,找个可以让自己放松平静的空间,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上,保持清醒的觉察和接纳的态度。如果应激状态比较强烈,可以通过渐进式放松、数呼吸、冥想、瑜伽等平时常用的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整个过程对自己保持开放和接纳。第三,规律作息与劳逸结合。与学生和同事保持畅通联系,工作上持续的进展会增强个体存在感和意义感,可以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第四,必要的时候请求专业帮助。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应激反应表现强烈,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影响到生活与工作,那么去求助心理热线或专业机构。


源自公众号【微言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