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现状、表现应对方式

时间:2023-09-07 来源:王欣 阅读次数: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现状及表现: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和方式。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知识更新和家庭负担等多重压力,工作任务普遍较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给教师带来强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也加重着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①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不良状况: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和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尤其是在敌对、躯体症状、焦虑上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表现出厌烦、神经过敏、紧张、头痛及身体上的不适。

②岗位流失:职业压力被认为是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那些承认可能要在今后两年内离开教学的教师比他们没有表示离开的同事承受着更高的心理压力的水平,这些潜在的跳槽者显示了更多的情感疲惫、个性丧失以及工作的完成能力。教师的交换过于频繁不但会影响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而降低教师压力是留住优秀教师的最好的办法。

③旷课和怠工: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过高的压力以及管理中的激励不当会影响到员工的

工作绩效,以至于出现矿工怠工的现象,由于过高的压力,每年教师缺课的天数以及提前退休的人数都在不断上升。旷课只是工作绩效下降的一个极端表现。在教师队伍中,更多是因为过大的压力而形成一种消极心理,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和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④与学生交往困难,对学生的控制或激励不当:过多的心理压力让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如急躁、粗暴、不耐烦等情绪障碍,使得师生交往困难,对个别特殊学生的应对方式也会出现偏差。归咎起来,繁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和组织管理氛围等因素是导致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真正原因。教师的心理出现问题,其行为就表现出失当或过激,甚至体罚学生。

⑤人际关系障碍,与同事协作困难:心理的不健康状态导致高校教师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嫉妒、敌意因子、人格障碍、人际敏感等情绪使相互之间无法进行协作。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

现代教师不仅需要政治上的关怀、物质上的关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心理上的支持。具体在实践时,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和家长要给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具体措施为:

①注重自身发展:改变理性认知;调整个体行为;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

②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培养教师的兴趣和情感以及意志和能力;为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③健全相关的社会体系:国家对教师职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健全教师心理保健体系,是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障。社会舆论应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帮助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家庭一学校一社会三位一体对教育的支持,视教育为多方位立体型的网络体系,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唐志红.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干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85-86.

[2]刘刚.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 办公自动化,2018,23(13):38-39.

[3]高云,周英.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4):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