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我校从1987年起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国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包括:①课堂教学;②教材建设;③课外活动;④学术团体;⑤心理档案;⑥心理咨询;⑦工作机制;⑧社会服务等。25年的历史积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出了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造就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成果比较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大、整体优势明显、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的学科。
一、课程基本情况
我校从1987年开始,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国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最早的高校之一。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一整套系列化的教学实践体系,内容包括:①课堂教学;②教材建设;③课外活动;④学术团体;⑤心理档案;⑥心理咨询;⑦工作机制(预警机制);⑧社会服务等。25年持之以恒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产出了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造就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特色比较鲜明、成果比较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大、整体优势明显、居于省内领先地位的学科。
本课程经历了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过程,目前本课程课堂教学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践8学时)。面向全体一年级新生开课(3000人以上/年),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入校后尽早受益,以便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实践(实验)课主要以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活动进行,如主题班会、人际关系和谐训练、情绪管理训练、团队意识训练等。广泛吸收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思想工作者参与教学,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材研究
我校在总结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编著出版教科书2部,填补了该学科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空白。
1.2007年,我校编著出版《大学生健康心理学导论》(刘新民、张建英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是一部内容系统、贴近实际、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和教科书,有良好的市场反映。
2.2009年,我校组织省内10余所高校同行专家,主编出版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填补了省级规划教材的空白。这部教材借鉴了国外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经验,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且形式活泼、多彩多姿,改变了国内大多数教材以“专家”自居和以“教育者”身份的定位,颠覆了家长式说教式模式,因而深受学生和教师好评。该教材获2011年皖南医学院教材奖(刘新民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3. 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良好的教学反映和市场表现,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将其列为重点建设教材、候选“十二五”规划教材,新版教材2012年8月出版。
二、教学法研究
本课程长期进行教学法改革,实施案例导入、问题中心和个性化教学,考核采取“自我体验式论文设计”和“研究性论文”相结合的方法。
1.对教师要求将每次授课按照“专题讲座”讲授,采用“案例导入与问题设置”教学法,选用真实和精彩的个案引出主题,设置问题并形成中心主题进行展开,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问题解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中突出“个性化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实行“自我体验式论文设计”为主的考核方式,使大学生密切联系自身问题并予以解决;研究性教学促使大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有的作品还在报刊上发表。
三、“第二课堂”教学
1.成立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并长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最早为1992年成立的“大学生心理学兴趣小组”,1993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一支保持数百名学生滚动性参与的学生组织,常年开展心理沙龙、拓展训练、现场咨询、社会服务等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如校内的现场咨询、每年的“我爱我”(5.25)心理健康月、芜湖市首家电话心理咨询热线工作等。
四、建立心理档案
1.从1987年开始在1983级学生试行心理测试,取得了早期经验。以后创建了省内高校心理测评手段最齐全的心理测验中心(安徽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测量中心),开始了广泛的心理测评与鉴定的社会服务,包括为满足计划生育需要、人才选拔和司法需要的测评。
2.从2005年开始对入校的所有大学生新生进行全面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对发现少数心理健康问题较重者,在学生处统一布署下,会同心理教师和辅导员进行精心设计监护和帮助,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心理咨询服务
1.本项目负责人从1987年率先在省内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
2.1992年创建两个心理咨询门诊(皖南医学院本部、附属弋矶山医院),正式为大学生和社会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测验服务,同时帮助和指导兄弟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3.2006年正式成立校内“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定时免费服务,为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常年接受兄弟院校的会诊和疑难问题处理。
六、心理预警体系
1.积极探索和构建校园大学生心理预警体系,建立了一整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方案。包括发现体系、监控体系、干预体系和保障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有效降低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控风险。
2.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服务结合的比较完善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机制。此研究成果还在周边多所高校进行推广。
七、社会服务
1.常年应激为省内外高校大学生、辅导员、教师举行心理健康指导和讲座,为省内外数十所高校进行讲座、报告、指导,等达150场以上。
2.我校心理咨询门诊常年应邀为兄弟高校解决大学生恋爱、自杀、人际困扰等疑难问题,提供咨询、鉴定与解决方案。
3.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继教班,推广我校心理健康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的优势或特色项目,为高校和社会培训了很多心理咨询骨干。
八、队伍建设
1.通过教学、课外指导、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和主办师资培训班等多种活动,打造了一支年轻化、充满活力的“三师型”教师队伍。包括教师、心理师、医师,以获得心理咨询职业证书和/或医师执业证书等为目标,已有60%以上的教师获得证书。
2.对教师实行计划培养和长期生涯设计,以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医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为目标要求,这种打造“三师型”师资队伍的理念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九、相关视频讲座